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: 老厂牌焕新“智”造“工业母机”
发布时间:
2023-06-26
作者:
来源:
浏览量:
0
红砖厂房、大字标语……6月15日,记者走进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(下称险峰机床)厂区,历史气息扑面而来。就在上周,险峰机床对企业搭建的数字化系统进行了联网测试,系统致力打通企业从设计到生产、财务、营销等业务流程,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。
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厂区。管云 摄
在传承与创新中探索、实践,这是险峰机床“登峰”的“秘籍”。厂名取自诗句“无限风光在险峰”的险峰机床,于1958年建厂并延续至今,已成为国内机床行业中的老厂牌——
中国的第一台轧辊磨床、第一台数控轧辊磨床在这里诞生;企业202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;目前,“险峰”牌轧辊磨床占据全球35%以上的市场份额,使该产品进口率从80%以上下降到20%左右……
机床被誉为工“工业母机”,是制造业的源头工具。发展机床产业,对保障和提升国家产业安全意义重大。
建国初期,在搭建工业体系过程中,我国曾有被誉为“十八罗汉”的18家国有机床厂,险峰机床的技术就沿革于18家企业中的无锡机床厂。截至2002年,历经改革开放并已融入国际发展大潮的中国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床生产国。
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厂区。管云 摄
看似基础雄厚的机床产业,生存不易、做优更难。“时过境迁,当年的18家企业中,仅余济南第二机床厂尚未真正改制重组,其他或是破产、或是合并重组、或是划归央企。”险峰机床总经理付恒勋认为,在今天的全球机床产业版图中,我国企业有待向高端迈进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
65年的耕耘,让险峰机床具备行业细分门类的生产技术优势,这也是企业成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的关键。作为制定了轧辊磨床行业国家标准的企业,险峰机床没有“躺在功劳簿”上,市场变化带来的生存压力是持续性的,企业选择继续“向‘新’攀登”。
此前,险峰机床建立起远程运维控制平台,对产品生产进行“全生命周期管理”;企业还积极推进数字化工厂技术改造,让生产流程精益化、生产效率更高。
贵阳险峰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的数控化生产设备。高文萱 摄
“数字技术还用于为客户提供更完善的服务。”总经理付恒勋向记者介绍,目前,企业正与高校合作,通过收集大量产品数据,为前端的开发、设计提供基础依据,另一方面也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,如预判设备故障,以帮助客户提前安排好备件、维修周期等,从本质上提升机床的智能化应用水平。
发展并非一帆风顺。由于险峰机床本身历史悠久,管理模式相对滞后,而且企业有约12万种生产物料,海量数据的统计与利用难度大,所以在此之前的第一次数字化转型没有达到预期效果。
总结经验后,企业在原有基础上改造升级,弱化了管理系统“绝对制度化”的运行逻辑,结合实际并以市场为导向,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与适应性。
与快消品不同,机床普遍耐用性强、更换周期长,市场有一定的周期性。面对这一问题,付恒勋给出的回答是:“保持既有市场份额,持续练好内功,紧随国家‘一带一路’战略积极开发海外市场。”
有关机构指出,中国机床消费的上一轮高峰期为2010至2014年,以10年为更新周期计算,在更新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共振下,未来三年机床行业将保持较高景气度。
险峰机床今年的经营目标计划是实现工业总产值和营收均达2.75亿元。截至上周,企业的轧辊磨床合同订单已有90余台,远超今年计划生产轧辊磨床66台的目标,后续订单将持续增加,生产计划已满排至明年一季度。
“开年以来,公司全体职工以‘开局既是决战、起跑既是冲刺’的状态,加班加点抢抓生产。”付恒勋说,1至5月企业已完成工业总产值1.17亿元,同比增长6.69%,完成营收1.16亿元,同比增长14.76%,累计生产和销售轧辊磨床达25台。随着公司技改项目逐步发挥效应、外协供应链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,下半年的生产进度将持续加快,为顺利完成全年各项经营目标提供坚实保障。
眼下,险峰机床的新机遇在海外。“最近一段时间,公司已经与多个海外市场客户进行技术交流,现在国外对轧辊磨床的市场需求加大,我们将积极抢抓发展机遇,主动适应市场变化,竭力拓展更大的市场份额。”付恒勋说。
来源:贵州日报
相关新闻